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些电影,值得被修复,值得你去电影院起立鼓掌

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-02-11

每天十分钟,带你涨知识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t0628k7tu1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4K 48帧修复版《盗马贼》对比片


▲《盗马贼》海报


我们今天再重新回过头来看《盗马贼》的拍摄班底,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,比如摄影侯咏,后来导演了章子怡主演的《茉莉花开》;比如美工霍建起,后来导演了著名的文艺片《那山那人那狗》、以及黄晓明主演的《大唐玄奘》。


当年田壮壮拍完《盗马贼》,很多人说看不懂。田壮壮也很不羁,“我的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观众看的”。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,还被登在《大众电影》上,据说那阵子田壮壮每天都能收到骂他的信。


▲《盗马贼》剧组合影


事实上,田壮壮没有说错。20多年过去了,这部影片再度在电影院上映,身份已然是民族经典,还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次使用4K技术精心修复的影片之一。和它同期上映的,是另一位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——《黄土地》。

▲《盗马贼》拍摄期间 田壮壮为藏族演员讲戏


在电影院感受经典老片



每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,最好卖的票,大多是经典影片的4K修复版。


正在举办中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,《盗马贼》和《黄土地》两部电影共放映六场,据影院工作人员介绍,“几乎是场场爆满”。


而《广岛之恋》《七武士》《白日美人》等国外经典影片的修复版,同样一票难求。

▲黑泽明《七武士》海报

北京国际电影节 策划 沙丹


“如《青红》的4K 修复 ,《盗马贼》的4K修复,都激发了大家观影的积极性,同时像《广岛之恋》这样的作品,能够在电影院看到电影最完美的一面,大家也都非常支持。”

▲《广岛之恋》宣传海报


对于资深影迷来说,最高级别的享受,就是在大银幕上观看自己曾经在VCD或者DVD时代看过的那些经典影片。


影院本身“壮观”的观影体验,确实是小屏幕做不到的。尤其是一些宏大叙事的史诗影片,更容易在这种光影交错的寂静空间中,产生不一样的独特体验。


对于每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在电影节的影迷而言,看老电影更有一种“集体仪式感”的意味。 

▲《七武士》4K修复版

有影迷这样形容去影院看经典老片的不同感受:

普通电影在吃外卖时可以用来 “下饭”,而经典老电影必须去影院 “正襟危坐”,需要有一整块纯粹的时间,静下来 , 才能“真正进去”。


这只有在电影节的那些时段,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坐在一个空间,才能安安静静“过节”。每次放映结束,大家集体鼓掌,是最有仪式感的时刻。 


▲《广岛之恋》剧照 


而对年轻影迷来说,花一张普通电影票的钱就能看到经典,从性价比上就值得投入:“我觉得这次票价值了,不会有平时进电影院那种亏了、当冤大头的感觉。比如《广岛之恋》,它要表达的价值、叙事风格还是挺有特点的,对电影变革的意义很大,40 元的票价不亏。”


此外,网上还有评论表示,如今观众追随老电影,纯粹是被质量堪忧的新片市场给“逼”的——


“国内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多是些空洞乏味的好莱坞商业片,要不然就是剧情经不起推敲、五毛特效、豆瓣不足6分的国产片,本打算看电影放松身心,暂时逃避苦丧的生活,结果看完新片后更加郁闷,整个观影过程都在给电影挑错。被虐之后,如果你对电影还幸存一丝喜爱,多半是以前看过的优秀影片的反刍。”


▲《黄土地》4K修复版剧照


《广电时评》执行主编何天平:

电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,叫好叫座的片子越来越多,但能够被‘镌刻’进记忆的作品越来越少了;遵循批量生产逻辑的工业化作品越来越多,但如同本雅明所说的艺术的灵韵也越来越远。


在资本导向和流量导入时代,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,人们对于过去更具精英气质和人文情怀的作品也愈加缅怀和推崇。


4K修复,修旧如旧

就像在故宫修文物一样,4K修复挑选的都是闪耀影史的绝佳经典。

▲黑泽明 《乱》4K修复版(图片来源:公众号“致远君笔记”)


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胶片老电影,不可避免地因为岁月的侵蚀而褪色、霉变、丢帧乃至损毁,放映效果很难保证——画面有划痕、闪烁,噪音也经常意外光临。


如何让老电影在数字时代涅槃重生,重现大银幕?依靠的就是电影修复技术。

▲2K和4K修复对比


相较老胶片所普遍存在的褪色、抖动、划痕等现象,4K修复的数字画面堪称惊艳,光影色彩富有层次。


在《盗马贼》的放映现场,一位观众这样说,“很真实、很震撼,清晰度这么高但是又保留了老电影的质感,每个人的面部细节和每个镜头的景深都特别细致,是惊喜!”


就连田壮壮自己也直言,“能这样观赏一部电影,我自己觉得挺幸福的。从声光色上来讲,非常了不起的,而且我觉得能够把中国老电影修复好,我看到一种希望。”

知识卡



4K修复技术依赖于4K技术的发展,4K技术指的是分辨率达到4096×2016的数字成像技术(现在很多16:9的片源采用的3840x2160,也称作为4K),其图像质量已经非常接近胶片的影像质感。



在4K技术兴起前,电影胶片的数字修复主要运用传统的2K修复技术。由于2K分辨率是2048×1080,与胶片的成像效果有相当差距,再者,2K修复还是注重在“修”,比如去除画面上的斑驳噪点等,无法还原原片的色彩和光影层次。4K修复技术则能最大程度上还原当年拍摄的真实画面,拂去经典老电影身上岁月的尘埃。



4K修复讲究“修旧如旧”,就像化妆的最高境界是“无妆”。


修复的最高境界并不是画面和声音越清新、明快越好,而是尽可能地“还原当时的历史真实”。从而让坐在影院里的影迷们,享受到4K修复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福利——在数字时代“嗅到”最真实的胶片味道。



▲黑泽明《乱》4K修复后 光线更加富有层次感 (图片来源:公众号“致远君笔记”)


全球最顶级的电影修复实验室——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总监达伯特·普罗C曾这样揭秘经典老片修复的难点所在:


先说颜色。达伯特认为,颜色的部分是很主观的,红一点、蓝一点、黄一点,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:“所以这个部分对修复师来说是最难、最考验功力的部分。”



举个例子,比如说《舞台姐妹》,那是50年前拍的一个电影:“那个时候街道的颜色、服装的颜色、包括人们对颜色的概念跟现在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并不是越明快越好。主要是把电影修成50年前那个情况,所以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看那个年代的其它电影是怎么样的、跟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去谈、当时在影院里放映这个电影是个什么感觉……”


▲《舞台姐妹》修复前后对比


谈到声音,达伯特说:“其实声音也是一样,比如说你去修一个老的1930年代的电影,当然现在你可以把影片做得非常非常好,一点杂音都没有,但是那个年代其实是有很多很多杂音在里头的,所以我们也必须要专注那个年代的电影,要把它修成那个年代的声音。”


▲北影节展映影片之《白日美人》剧照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天坛奖”评委会主席王家卫说,大家都一直在问他评审的标准是什么,看电影其实是很主观的,但好的电影不分题材、无论长度,都有共同的一点,就是凝结着创作者的专注与执着。


而经典影片的修复版,不仅凝结着创作者的专注与执着,也凝结着修复师对一帧帧画面的专注与执着。当一部影片被选择成为修复对象时,也就意味着它值得后人为之付出更多的心力,值得它被更多人看见。


▲4K修复版《黄土地》剧照


当人们走进影院,再度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被精心修复的经典之作,往往会在影片结束时起立鼓掌。这掌声,便是对所有专注与执着的褒奖。

人们将他们的历史、信仰、态度、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。


——罗伯特·休斯


▲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宣传海报


监制 | 陈    杰

制片人 | 石岩

主编 | 纪萱萱

记者 | 梁珊珊 袁晓琳 张崝

编辑 | 梁珊珊

运营 | 邓   荣


往期节目推荐

  平民史诗,《四世同堂》

  被性侵者实录 | 我宁愿无知,也不要看见世界的背面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